• 全部
  • 聚焦乡村振兴
  • 开展社会救助
  • 促进共同富裕
  • 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 科技助推慈善
  • 围绕国家战略和政府民生重大项目
  • 其它

“走出小我”,融入社会

  • 机构名称:北京市昌平区润德社会工作事务所
  • 项目类型:开展社会救助

龙潭和前门街道两个街道由于老城区拆迁、配租公租房等原因,困难群众离开现居住地,搬到陌生社区。远离熟悉的人和环境后,他们社会支持网络薄弱,时常感到孤立无援。本项目计划从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利用“1+2+3”的整体项目干预思路”,即(建立1套人户分离困难群众社会支持网络,实现互助和融入2大主要目标,以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为3种主要介入方式,为困境人群提供个案辅导、资源链接、志愿帮扶、社会融入等服务),选取人户分离困难群众居住相对集中的地区,引入社区社会组织和公益资源,搭建公益服务平台,组建困难群众互助志愿联盟,逐步完善人户分离困难群众的社会支持网络,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1-2年

已实施周期:未开展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360

项目受益对象

人户分离的困难群众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16.185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北京市朝阳区常营地区、弘善地区、丰台区宋

项目合作单位

东城区龙潭街道、东城区前门街道

项目需求

前门和龙潭街道共有社会救助对象568户,其中人户分离的有290户,占总人数的50%。为辖区街道和社区入户走访、持续跟进服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困难群众进入新的社区后,他们都十分不适应。通过访谈和调查发现,离开原来居住后他们普遍不参与社区活动,对新社区的心理认同感较低,没有把新社区当成自己真正的家,社会支持网络不足。当家庭出现大病、意外等较大风险时,导致家庭困境无法解决。项目通过为他们提供困难救助嵌入式异地社区融入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单一服务为协同服务,全面推动困难群众从“不知所措”向“助人自助”转变。

项目目标

长期目标:以人为本,立足社区,整合社区周边资源为人户分离的困难群众提供专业、多元的服务,从生活、文化、精神等方面促进困难群众融入新社区生活,进而解决人户分离困难群众的融入性问题,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区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短期目标:

1、运用嵌入式服务模式,社工开展入户走访、政策宣传、需求调查、全面评估等服务,及时全面地掌握人户分离困境家庭困难情况,落实困境家庭的分类分层评估管理机制,并定期开展跟踪回访服务,修订帮扶方案,做到动态管理,及时调整,确保救助措施精准到位。

2、运用精准个案管理模式,社工筛选20个困难群众以“1+4+X”的个案帮扶框架制定帮扶方案,围绕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针对致困因素,设计专业化、个性化、立体化服务方案,开展个案服务,有效解决服务对象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3、分别在常营、弘善、宋家庄地区筛选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困难群众成立“融生活”志愿互助队,探索“一帮一”同质互助团体,完善困难群众发现机制和帮扶机制。困难群众的异地社区融入从自助、互助、共助等几个维度开展服务。

项目成效

1、直接受益人群和人数

直接受益人群:龙潭和前门街道人户分离困境家庭290户

2、服务对象行为能力和心理状况等方面带来的改变

项目主要从困境家庭帮扶支持角度介入到困境人群体中,通过专业服务,链接社会政策与社会公益资源,改善困境人群的心理、精神状态促进社会融合,使困境人群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增强自我认同感;减轻和消除因人户分离带来的消极情绪和心理压力,提升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其社会性的成长,重建生活信心。

3、对行业、公众、政策带来的影响

1)社会工作机构专业性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根据项目实施要求及服务对象的个人需求开展专业社工服务,体现社工专业价值,提升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性,尤其在链接社会构资源,搭建社会支持网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社会力量参与方面

项目的实施推动困境家庭得了需要的多元服务,发掘自身潜能,获得了自成长的原动力。从困境人群、社工、社区、街镇、等多方面共同促进,达成共赢局面。

3)困境人群的帮扶政策得到有力宣传

通过向困境人群、家庭宣传政府救助政策,帮助困境人群及家庭详细、全面的了解政府的救助政策,切实解决困难群众实际困难,形成全社会都来关注、关心、关爱困境人群的良好社会氛围。

项目管理

一、服务对象层面

1. 与街镇、乡居的民政工作人员做好对接工作,提前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逐步建立专业关系,增强困境家庭对社工信任度,推进工作开展。

2. 对个案服务对象应提前和街镇乡居工作人员做好沟通确认工作,签订服务协议。

3.机构督导应按要求在个案服务的每个阶段跟进指导。确因服务对象的需求较大改变,应及时转介

4. 做好社工服务管理,坚决杜绝与服务对象发生不愉快事件。

二、社工志愿者层面

1. 严肃落实执行岗位培训制度、督导制度、项目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

2. 专业督导根据项目推进及时介入支持项目社工服务。

3. 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落实项目实施进度。

4. 档案管理员应按月收集项目执行相关记录、文本材料、系统记录情况。

5. 为项目社工、调査员、志愿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6. 应根据天气、服务对象个人情况酌情制定服务方案

三、财务层面

1 .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落实财务支出进度。

2.做好财务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核工作。

四、文件层面

1. 严肃落实执行岗位培训制度、督导制度、项目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

2. 专业督导根据项目推进及时介入支持项目社工服务。

3. 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落实项目实施进度。

4. 档案管理员应按月收集项目执行相关记录、文本材料、系统记录情况。

项目实施计划

一、便民服务走访调研(2022年9月)

1、走访常营、弘善和宋家庄地区,收集三个地区周边环境。

2、走该挖掘三个地区的社会资源和辖区内商户资源。

3、汇总三个地区的便民设施,制作成社区资源地图,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

二、项目培训和督导(2022年9月)

1、解读项目实施方案,开展服务规范培训3次。

2、开展项目督导5次。

活动3 融入服务(2023年10月—2023年7月)

1、走访常营、弘善和宋家庄地区困难群众,发放调查问卷,收集需求。

2、协助困难群众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帮扶模式。

3、开展支持小组活动,让各互助小组分享经验,对互助小组帮扶情况和效果进行跟踪。

四、融志愿服务(2023年10月—2023年7月)

1、筛选互助小组成员成立“融生活”志愿服务队。

2、为志愿者注册,并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3、对经过培训和考核后的志愿者安排开展困难群众精准帮扶服务。

五、个案服务2022年11月——2023年7月

根据我事务所困难群众风险评估标准,对问题严重、需求突出的困难家庭,街道和社区达成共识,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开展个案服务。开展不低于20个个案服务,服务次数不低于5次/个案。

六、结项(2023年8月)

召开满意度座谈会1次,了解项目成效,总结项目经验。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项目负责人:杨红英,润德社会工作事务所中级社工师。自2009年开始从事社会工作,至今已有13年,具备丰富的社会工作组织、服务实施经验。20182和2019年是东城区和昌平区精准救助服务项目等多个区级项目、基金会项目负责人。

项目团队成员:赵京燕,中级会计师,从事财务工作15年,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具体负责项目财务管理。

张明慧,社工专业毕业,社会心理指导师,执行困难群众精准救助项目2年,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高雪霞,社工专业毕业,社会心理指导师,执行困难群众精准救助项目1年,具体负责项目实施。

杨忠, 具体负责项目志愿者组织、培训与管理。

师晓霞:应用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督导师。

项目年度预算

项目经费明细

1、社工劳务费:105300元

2、志愿者费用: 10500元

3、物料费:11750元

4、专家费:6000元

5、印刷费:10500元

6、交通费:3000元

7、紧急救助金:10000元

8、管理费:3200元

9、税费:1600元

11、合计:1618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