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聚焦乡村振兴
  • 开展社会救助
  • 促进共同富裕
  • 助力基层慈善建设
  • 科技助推慈善
  • 围绕国家战略和政府民生重大项目
  • 其它

爱惠孝——互联网社区公益集市助力北京乡村振兴

  • 机构名称:北京艺能爱心基金会
  • 项目类型:聚焦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进入攻坚阶段,疫情期间销售出现困难;同时由于疫情影响,很多社区老人由于身体原因和不会用智能设备导致生活难度加大。为了解决这两个难题,基金会搭建了公益敬老小程序——爱惠孝网上社区公益集市,及时上架北京郊区时令生鲜、药食同源农产品,包括门头沟高山有机芦笋、昌平区樱桃等,通过公益活动群和线上公益活动进行宣传、销售、组织美食活动。对于芦笋等食材,很多老人不知道怎么做,基金会还专门制作、上传了烹饪方法教学视频。通过爱惠孝小程序和线上活动,基金会助力郊区农产品走进社区、打开销路,走上社区老人餐桌。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1-2年

已实施周期:1-2年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100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10000

项目受益对象

北京郊区农民和市内社区老人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3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150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北京全市

项目合作单位

郊区各区农服中心、乡镇,市区社区公益团体,华耄健康养老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项目需求

一、郊区农产品销售模式落后、渠道不畅。比如昌平区7000余亩樱桃已经成熟,产量预计达到120多万公斤。传统的采摘园模式由于疫情管理要求暂停,商场、批发商场、网点都暂停营业,产品积压严重,销售缓慢,给樱桃种植农户造成很大压力;

二、时令生鲜成熟期和保质期都比较短,短期销售压力大。时令水果不像普通蔬菜销售周期那么长,有稳定的客源。由于保质期短、不易储存和运输,导致损耗相对较大。所以在短时间内找到最多的消费者是关键。基金会通过公益模式,为果农快速增加渠道和消费者,可以弥补商业销售的不足。

三、郊区时令水果往往价格比外地水果贵,网上销售优势不大。

项目目标

总目标:形成知名的、值得信赖的、农民和市民都喜欢的互联网公益助农平台,带动年度销售额100万以上,年度受益人数10000人以上。

分目标:

(1)搭建完善的网上销售平台,形成互联网+乡村振兴助农新模式,以网红体验、新吃法引导、寻找最美味产品等网络手段,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成一支有特色的网红公益宣传志愿大使队伍,把社区老年模特队、表演队、广场舞队的领队发展成新型助农公益志愿大使,通过他们的影响力,为农户代言、宣传。

(2)2022年,搭建成微信销售小程序,并完成3-5个农产品的网上销售,与10-20个郊区农民组织/个人形成合作关系,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形成销售方案,并实现网上销售。消费会员单位/个人不少于1000个/人,逐步形成代言人—>消费圈—>社区—>市民的消费层级,以小型公益社团带动、形成稳固的中老年消费群体。聘活跃的代言人为乡村振兴大使引领消费。

(3)2023年,形成微信小程序、抖音、视频号、微信群乡村振兴农产品销售矩阵,以活动和体验为特色,在特色农产品村打造10个社区—农村联手共建基地,邀请社区老年群体组织100场以上交流、共建活动,带动消费人群5000人以上,带动销售额100万以上。

项目成效

2022年,实现带动10个以上特色村形成网络融媒体销售,并引导10个以上社区公益团体参与助力乡村振兴,形成基金会引领、社区公益组织和农户积极参与、互动的销售、体验模式,并初步形成有效的消费和体验,让公益新媒体销售模式得到社区老人的认可,让1000人以上在活动中受益。

2023年,实现带动100户以上农户形成网络融媒体销售,并引导100个以上社区公益团体参与助力乡村振兴,形成基金会支持、社区公益组织引领、社区老人和农户积极参与、互动、活动丰富多彩的销售、体验模式,在10个以上的农村搭建城乡文化交流基地,培养公益销售网红达人30人以上,让5000人以上受益。

项目管理

进度:

基金会在2020年,成立了专项基金,邀请回龙地区理发队、老年模特队等社区组织负责人参加,在社区开展社区公益集市活动。

2022年:1-5月份,完成“爱惠孝”小程序搭建,并与农户联系,完成樱桃等农产品上线销售;6-8月份,招募10个社区公益组织加入,上线郊区旅游项目,探索、磨合网红大使选拔、带货培训和试播。9-11月上线西瓜、桃、苹果等。通过社区公益团体发起、吸引、带领社区居民到郊区进行采摘旅游,形成城乡文旅融合、互动,评选乡村振兴示范社区和示范村。

2023年1-3月,上线冬季旅游产品和项目,包括滑雪、温泉、农家饭等;4-10月份组织春游、采摘、交流活动,销售规模超过100万。

本项目2022-2023年需要成本150万(2022年70万,2023年80万)

质量控制: 基金会成立独立的质量监督小组,确保项目和农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和项目相关的所有采购都采取比价方式公开进行。

本项目不设专职工作人员,所有人员采取兼职聘任制。

所有利益相关方和基金会一样接受第三方独立监督。

本项目风险较小,关于食品安全风险由销售方保证,志愿活动为志愿者购买意外险。

项目实施计划

2022年1-5月份,完成“爱惠孝”小程序搭建和测试,并与门头沟、昌平、通州等乡村振兴特色村联系,完成芦笋、樱桃等农产品上线销售;

6-8月份,招募10个社区公益组织加入,上线网红大使选拔、带货培训和试播;

6-9月份,增加7个以上特色村,上线郊区一日游、民宿、帐篷旅游、消暑、农家饭等特色项目,牵头公益组织引领社区居民到特色村结对子。

8-11月上线西瓜、桃、苹果等特色水果采摘,以及垂钓、徒步等文体民俗活动,在社区组织乡村振兴主题公益集市,形成城乡文旅融合、互动。

9-12月,评选乡村振兴先进公益团队(5个)、个人(20人)和示范村(5个),并完成颁奖、挂牌意识。

2022年12月—2023年3月,上线冬季旅游产品和项目,并举办特色村乡村振兴新年庙会,把北京郊区特色村、特色农产品进行集中展示、销售,形成乡村振兴品牌活动;

2023年4-8月份组织20个以上特色村入驻“爱惠孝”小程序,与社区结对子,组织20场以上手拉手、走亲戚活动。

2023年9-11月份,评选最受欢迎乡村振兴农产品。

2023年12月,举行乡村振兴优秀品牌颁奖仪式,形成乡村振兴样板村和乡村振兴公益模式,并进行宣传推广。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负责人:孙利勇,基金会副理事长、联合国志愿者、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资深公益人士,为超过3000名先心儿童免费手术,抢救藏区危重新生儿200多人,资助青海省贫困高中生100多人并完成大学学业。

财务负责人:尹晶,基金会财务部长;

项目负责人:李立梅,基金会公益形象大使、项目部部长;

办公室:郑瑞娟,基金会办公室主任。

项目年度预算

2022年度预算70万,申请补助50万元,20万元由基金会自行募集。

包括:小程序搭建、升级、维护2万元;宣传经费10万元;活动经费25万元;志愿者经费1万元;交通费0.5万元;会议费1万元;保险费0.5万元;乡村振兴庙会30万。

2023年度预算80万,由基金会自筹。

包括:小程序升级、维护5万元;宣传经费20万;活动经费30万;志愿者经费2万元;交通费1万元;会议费2万元;保险费1万元;品牌评选和颁奖活动10万;经验推广活动5万;基金会办公经费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