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童趣园
- 机构名称: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
- 项目类型:聚焦乡村振兴
目前农村以及偏远地区3-6岁儿童仍存在接受正规学前教育难的问题。其中包括受环境和材料限制缺少儿童友好型的空间设施;教师因缺乏专业指导而无法支撑学前教育的目标实现等,直接导致该地区儿童身心发展普遍较为迟缓,进而引发入学后适应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农村小规模办园的需求逐渐增多,政府和财政急需一套投入产出比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本项目计划在东乡族自治县建设一所低碳、环保、多功能的小微型幼儿园并搭建标准化运营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偏远地区幼儿园办园条件,改变偏远地区幼儿身心发展滞后现状,为当地学前教育相关部门提供小微型幼儿园运营的参考方案,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距,营造关爱儿童、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1-2年
已实施周期:5年以上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24655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100
项目受益对象
乡村学龄前儿童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800-1100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48.7267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北京
项目合作单位
区县教育局
项目需求
针对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学前教育因缺少儿童友好型空间设施、规范且操作性强的课程和操作手册等而产生的发展不充分、儿童身心发展普遍较为迟缓现象,同时为回应政府及财政部门系统性解决方案的需求,项目通过在一个县捐建并运营10-20所阳光童趣园作为示范来探索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以回应地方学前教育的短板和痛点,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学区的学前教育理念提升和教育质量提高。通过开展大型品牌传播活动并结合企业和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方式,来对全民的学前教育共识提升进行社会倡导,带动整体对儿童发展关注的社会生态的改善。
项目目标
总目标:持续关注农村和偏远地区学龄前儿童学前教育的现状,为其发展提供—种低成本、易复制、可持续的小微型幼儿园和系统性运营体系,保障处境不利的幼儿享受到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促进地方学前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分目标:
(1)提升农村和偏远地区适龄儿童的入园率;改善硬件环境,提供儿童友好型的综合多功能空间、桌椅、教具、儿童用书和多媒体设备等设施;改善软件环境,为2名园长/教师提供培训及教研等专业成长机会;提供易操作、易复制的系统性标准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和培训;
(2)提供可检测以及评估的硬件和软件运营模式;
(3)为政府和财政提供标准化的,节能、环保、节约的,保障质量且投入产出比高的,既能保障农村儿童接受到学前教育,也能让财政经费的投入更加有效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提升社会资源利用率。
项目成效
1、本项目为东乡族自治县建设1所服务不低于100名3-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儿童友好型阳光童趣园设施,并配备桌椅玩教具及绘本和多媒体设备;
2、通过一系列培训、交流活动,提升阳光童趣园项目各级管理人员、教育者的能力,引入新的学前教育手法和理念,整体提升幼儿园的管理及教育水平;
3、引入科学的培训体系和适用于农村幼儿园的活动课程,运用儿童发展观察评估量表(CDORS)从身体健康、认知、艺术和社会情感三大维度评估儿童发展水平,以了解项目实施效果;
4、通过分阶段的项目评估和回访工作,理清幼儿发展薄弱点和项目手法优化路径,持续为项目地赋能。
项目管理
(一)项目管理
项目已形成统一的执行标准和规范,包括:《阳光童趣园工作手册》、《阳光童趣园使用与管理手册》、《阳光童趣园硬件使用规范》、《阳光童趣园玩具使用说明》,这些文件作为一个“工具盒”,为项目有效持续运营保驾护航。
每季度、年度会总结项目执行情况。
(二)采购管理
阳光童趣园项目硬件部分有长期合作厂家,进行过三方比价,采购前会签订采购协议,确保成本合理,质量过关;硬件发放到项目地会验收并与当地签订接收单。
(三)地方协同管理
项目具体落地前,与当地教育部门达成共识,由当地配备专门的阳光童趣园管理教师。在项目运营期结束后,确认当地阳光童趣园能够正常运营的情况下,项目与当地教育局签订《硬件移交协议》,未来将由当地教育局监督阳光童趣园的正常使用,保障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遇校点撤除、学校生源减少导致园所停办等情况,需要进行房屋搬迁,项目组建立了标准的园所移址流程,并全程监控留下相关资料存档。
(四)筹款及利益相关方维护
项目通过企业筹款、基金会资助、第三方平台筹款、机构月捐、活动筹款、个人捐赠等多渠道保障项目资金,并通过公益品牌活动邀请、项目重要环节参与、发送年报等方式增强与利益相关方的粘性。
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实施分为项前、中、后三个阶段。
项目前期主要实施内容为项目申报、项目人员走访调研及选点。产出项目调研报告。
项目中期主要实施:
(1)新建一所阳光童趣园,配备玩教具、绘本、电子设备,安装光伏设备,与教师共创6大学习区角。
(2)开展管理教师培训与教研指导支持,为项目地园长/教师提供日常课程实施和保教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3)项目人员开展不少于2次的实地回访,手把手帮助项目地园长/教师解决阳光童趣园的运营管理问题。
(4)开展针对项目实施前后儿童发展水平变话的评估,最终产出儿童发展评估报告。
项目后期:整合项目资料,梳理项目经验,产出项目总结报告及园所发展建议报告。
项目风险管理:项目前期根据管理流程做好合作方尽职调查及项目调研选点工作,通过项目立项流程及法务审批签署相关协议;确保项目按计划及进度实施,保障项目硬件质量及安装符合标准;定期做好项目总结;确保项目人员服务周期;完备的项目档案及流程痕迹管理。
项目宣传计划:通过机构品牌矩阵(两微一抖)及官网等平台渠道定期进行项目成果展示,邀请地方政府部门等相关方前往项目地考察交流。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管理团队由项目人员、行政人员、财务人员、传播人员构成,并做明确分工,确保管理团队成员各司其职,按照时间节点推进相关工作。
1.项目监督管理
(1)王丽惠,北京市社会服务领域基金会第三联合党委书记、基金会秘书长兼项目总监,负责本项目的风险把控和监督管理。
2.项目设计管理与具体执行
(1)白海龙,项目高级主管,负责本项目整体的管理和协调。
(2)向川,项目高级专员,本项目具体执行的前期阶段实施。
(3)周文硕,项目助理,本项目具体执行的中后期阶段实施。
3.项目财务管理
(1)杨璞,会计,负责本项目的账务审核管理。
(2)王树伟,运营助理(出纳),负责本项目财务支出处理。
4.项目品牌宣传
(1)强薇,品牌专员,负责执行本项目传播工作。
项目年度预算
人民币487267.30元,详见附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