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花伴”花境养老创新实践计划
- 机构名称:北京市通州区德源社会工作事务所
-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老有花伴”花境养老创新实践计划拟定在通州区龙鼎园社区落地实施,核心理念为“空间营造”与“生活赋能”,至力于创新社区养老模式。本项目通过打造融合花卉种植与代际互动的特色空间,开展园艺课堂、邻里交流等多样化助老活动,让老人们在种植与社交中体验生活乐趣,实现“以花为媒、以空间为桥”的目标。
本项目还联动周边学校和商户资源,为老人提供专属的种植与社交场地,并通过代际协作与知识传递,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旨在构建一个“空间有温度、生活有活力、邻里有关怀”的养老生态,以“花海空间”激发老人生活热情与社会连接,最终形成可复制的“花卉+”社区养老解决方案,为老年群体带来更优质的养老体验。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
已实施周期: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
项目受益对象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2025年度该项目资金规模为99345元。 2024-2025年,在其他项目支持下资金规模约为6万元。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实施地域为北京市通州区龙鼎园社区
项目合作单位
通州区龙鼎园社区辖区学校、社区周边商户、专业社工机构作为合作单位
项目需求
一、核心受益群体(老年居民)
直接参与群体:50名核心老年居民,将深度参与创新试验田种植、“银发花友会”“老年园艺课堂”等系列活动,通过持续的花卉种植实践、园艺疗愈及社交互动,直接提升生活品质与社区参与度。
间接受益群体:400+人次老年居民,通过参观社区花卉种植空间、参与成果展示活动(如“花开邻里志”主题策展)、阅读“花海小报”等方式,间接感受花卉主题养老服务的氛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覆盖比例:整体覆盖龙鼎园社区内80%的老年家庭,形成“直接参与+间接辐射”的全社区老年群体服务网络。
二、延伸受益群体
周边学校:通过“隔代植物科普种植”活动,学生可向老年居民学习花卉种植经验,同时协助老人掌握智能设备操作,实现代际知识与技能的双向传递,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与敬老教育内容。
社区周边商户:例如与花店等商户合作开展主题花卉培育(如为节日庆典提供装饰花卉),既为商户提供展示与合作平台,也通过资源联动丰富项目的花卉种植品类与活动形式,形成“社区+商户”的互助共赢模式。
项目目标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打造兼具功能性与情感温度的花卉主题特色空间,开展邻里交流、代际协作等多元活动,系统性提升社区老年居民的生活品质与社区归属感,最终构建“空间有温度、生活有活力、邻里有关怀”的养老生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花卉+”社区养老方案。
(二)分目标
1.开展各类花卉主题活动15场,受益人次500人次以上,覆盖龙鼎园社区60%以上有参与意愿的老年群体。;
2.通过活动反馈问卷、现场访谈等方式,确保服务满意度达90%以上。
3.按计划完成空间打造与活动开展,每月至少开展3场特色活动,同步建立活动台账与效果评估机制。;
4.通过社区参访、经验分享会等形式辐射其他社区,形成可推广的花卉养老服务模式。
二、预期效果
1.个体层面:核心老人提升园艺技能,通过社交缓解孤独,激活生活热情;间接受益老人感受花卉养老氛围,形成全社区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态势。
2.社区层面:空间成为“情感地标”,相关活动打破邻里隔阂,代际协作与商户联动构建互助网络,推动社区为“共生共同体”。
3.模式层面:形成可复制标准与资源联动机制,经传播与参访辐射更多社区,推动“花卉养老”成为社区服务新生态组成部分。
项目成效
项目1:通州区城乡基层民主建设专项督导项目
委托方:北京市通州区民政局
委托金额:15万元
项目概况:针对全区470个行政村、183个社区,以城乡基层“民主日”活动为切入点,重点围绕“四议一审两公开”“三务公开”等工作制度执行情况,村规民约、修订程序、监督落实情况,以及城乡基层民主协商等情况进行督导,发掘城乡基层优秀典型案例、好经验好做法;督导整改存在的问题不足,推动城乡基层自治组织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项目2:“树下有居社,治理益起来”基层治理创新项目
委托方:北京市通州区九棵树街道办事处
委托金额:10万元
项目概况:完善九棵树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动员成长平台,优化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体系,以九棵树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为“体”,延展出多样化的孵化培育功能,形成独具九棵树特色的“一社一品,一街多品”的社会组织发展格局,全面促进居民群众以社区社会组织为依托,充分参与社区治理。
项目3:北京市通州区民政局2024年度社会组织等级评估项目
委托方:北京市通州区民政局
委托金额:48.889617万元
项目概况:对通州区100家(以实际参评数量为准)区级社会服务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在内部治理、党的建设、发挥作用情况、遵章守规情况、诚信建设五方面进行等级评估。
项目管理
一、项目必要性
在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强调发展互助性养老,培育养老新业态以及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
然而,传统养老服务多集中于基础生活照料,难以满足老年人在兴趣培养、社交互动等精神层面的需求。
二、项目调研情况
以通州区龙鼎园社区为例,老年居民对精神文化和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2024年,针对该社区200名老年居民展开访谈和问卷调研,结果显示75%的老人期望通过参与社区集体活动缓解孤独感,增强归属感;60%的老人明确表示对花卉种植抱有浓厚兴趣,然而,由于缺乏专业指导,这一需求长期未能得到满足。
三、项目规划
为填补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上的空白,本项目以“空间营造”与“生活赋能”为双核心,精心打造专属种植与社交空间,并通过花卉种植、园艺课堂等多元化形式,项目化运作老年兴趣培养与社区服务。这不仅积极响应了建议中发展互助性养老、培育养老新业态的要求,更以“花海空间”为载体,精准满足其对“有品质、有活力”养老生活的追求,有力助推规划目标的落地实现。
项目实施计划
一、项目必要性
在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强调发展互助性养老,培育养老新业态以及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
然而,传统养老服务多集中于基础生活照料,难以满足老年人在兴趣培养、社交互动等精神层面的需求。
二、项目调研情况
以通州区龙鼎园社区为例,老年居民对精神文化和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2024年,针对该社区200名老年居民展开访谈和问卷调研,结果显示75%的老人期望通过参与社区集体活动缓解孤独感,增强归属感;60%的老人明确表示对花卉种植抱有浓厚兴趣,然而,由于缺乏专业指导,这一需求长期未能得到满足。
三、项目规划
为填补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上的空白,本项目以“空间营造”与“生活赋能”为双核心,精心打造专属种植与社交空间,并通过花卉种植、园艺课堂等多元化形式,项目化运作老年兴趣培养与社区服务。这不仅积极响应了建议中发展互助性养老、培育养老新业态的要求,更以“花海空间”为载体,精准满足其对“有品质、有活力”养老生活的追求,有力助推规划目标的落地实现。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一、人员构成
(1)刘思萌,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专业毕业,毕业后持续从事社会工作,实践经验丰富,可为项目社会工作板块提供专业支撑。
(2)赵晶晶,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专业出身,拥有丰富的社会工作实践经验,助力项目社会工作相关工作开展。
二、管理机构
(1)项目领导小组
组成:由龙鼎园社区书记担任组长,龙鼎园社区副书记、德源社会工作事务所法人担任副组长。
职责:统筹项目整体规划与重大决策,制定项目目标,协调政府资源,监督项目方向与执行进度,确保项目符合社区整体发展规划与政策要求。
(2)项目监督评估小组
组成:由社区及居民代表共同组成。
职责:社区负责监督项目资金使用与执行流程的合规性;居民代表参与项目监督,及时反映居民对项目的满意度,保障项目服务质量。
(3)项目执行小组
组成:北京市通州区德源社会工作事务所、社区居委会。
职责:
北京市通州区德源社会工作事务所作为项目申报与执行主体,组建专业项目管理团队(含项目主管、活动策划专员、资源协调专员等)。项目主管把控项目进度,协调团队成员;活动策划专员设计居民融合活动方案;资源协调专员对接场地、物资、资金等外部资源。
社区居委会协助项目执行,发挥贴近居民优势。组织社区工作者参与项目,承担居民动员、信息收集、活动场地协调及现场秩序维护工作,并及时反馈居民需求与意见,推动项目贴合社区实际。
项目年度预算
序号 费用类别 金额(元) 备注
1 材料费 15500 (1)空间营造方向(活动开展):500元/场*3场=1500元(2)空间营造方向(空间改造):8000元(3)生活赋能方向(活动开展):500元/场*12场=6000元
2 活动费 30000 (1)空间营造方向(活动开展):2000元/场*3场=6000元(2)生活赋能方向(活动开展):2000元/场*12场=24000元
3 专家费用 2000 邀请专家老师到活动现场进行指导
4 劳务费 42000 400元/人/天*3人*35天=42000元
5 管理费 8950 项目管理中所需的行政、档案和财务管理等费用,占活动总金额的10%。
6 税费 895 项目所需税费,占活动总金额的1%
合计 99345
项目申报
项目展示
晋级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