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邻银龄共融计划”——马驹桥镇富力尚悦居社区随迁老人社区融入与增能项目
- 机构名称:北京市通州区益帆社会工作事务所
-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本项目紧扣“马桥近邻”品牌,聚焦随迁老人社交圈狭窄、社区参与渠道匮乏、自我价值感缺失等核心问题,依托“近邻客厅”议事平台,通过“银龄技能工坊”“共享奶奶”“社区邻里节”等服务载体,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专业方法,帮助随迁老人建立社会支持网络。项目通过引导老人参与社区环境督导、邻里纠纷调解等治理实践,既能解决其语言隔阂、文化融入难题,又能满足其发挥技能获得认同的需求,让老人从“社区旁观者”转变为“治理参与者”,在服务社区中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强社区归属感,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双向赋能。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
已实施周期: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
项目受益对象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99767.8元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富力尚悦居社区
项目合作单位
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富力尚悦居社区居委会
项目需求
一、直接受益对象
富力尚悦居社区辖区内55-75周岁、身体健康、有参与社区事务意愿的随迁老人,预计直接服务50人,重点培育15名骨干老人。
二、间接受益对象
随迁老人家庭成员、社区本地居民、社区工作者及辖区共建单位人员,预计间接服务500人。
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帮助随迁老人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增强社区参与能力,引导其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助力构建“近邻互助、银龄有为”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二、分目标:
(一)重点培育不少于15名随迁老人骨干,并提升本社区随迁老人参与性,促进随迁老人主动加入社区事务及志愿者队伍。
(二)培育“共享奶奶”“银龄议事会”自治载体2个,形成可复制的随迁老人参与社区治理模式,为马驹桥镇“近邻”品牌提供实践案例。
(三)建立一套“社工+社区+志愿者+共建单位”的多元合作机制,为同类项目提供可参考的资源整合模式。
项目成效
一、2023年度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2023年公益性岗位日常管理项目:我单位于2023年度承接此项目,项目委托方为永乐店镇人民政府,总金额150000元,此项目针对永乐店镇8个科室和38个村共计326个公益岗位,进行实地核查,了解安置人员日常到岗情况,加强公益性岗位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2024年度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1.马驹桥镇“志愿服务齐参与,共建绿色近邻家”社区环境治理示范点项目:我单位于2024年度承接此项目,项目委托方为马驹桥镇人民政府,总金额为100000元,此项目以“环境治理”为切入点,通过项目活动的开展动员社区志愿者、居民积极投入到社区治理中来,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美化家园提供丰富的平台和机会。
2.“卓越领航,幸福永顺”永顺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建设提升项目:我单位于2024年度承接此项目,项目委托方为永顺镇人民政府,总金额为200000元,此项目在永顺镇开展社会工作中心和社会工作服务站常态化运营服务,并开展5个村级社工站新建工作。主要以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方法为手段,动员居民参与,满足群众需求,提升居民群众社区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
项目管理
1.政策支持导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本项目符合政策方向,符合银铃老人的社区参与需求。
2.区域背景:马驹桥镇富力尚悦居社区为跨省流动人口的聚集地,形成了以外来人口为主的居住格局。随着家庭化迁移趋势的增强,大量随迁老人因子女就业、孙辈照料等需求迁入。然而,语言差异、文化隔阂和公共服务适配性不足等问题,导致这一群体的社会融入与生活保障成为区域发展的关键挑战。
3.社区治理需求匹配:马驹桥镇“近邻”品牌倡导邻里互助、共建共享,随迁老人作为社区重要群体,其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闲暇时间是社区治理的宝贵资源。激活其参与治理的动能,可有效补充社区治理力量,提升“近邻”品牌内涵。
4.随迁老人需求迫切:据前期了解,富力尚悦居社区随迁老人存在社交范围狭窄问题,渴望参与社区活动但缺乏渠道,希望通过发挥自身能力获得社区认同,急需专业服务帮助其融入社区、实现自我价值。
项目实施计划
一、能力发掘阶段(第1个月)
(一)银龄能力建档(1次),开发“银龄能力评估问卷”,通过访谈、技能展示会,为随迁老人建立“技能-需求-意愿”三维档案,分类标注教育类、文体类、服务类等技能标签。
(二)组建“银龄技能评审团”(1次),从档案中筛选出具备突出技能或治理意愿的老人,纳入“银龄骨干培育库”。
二、平台嵌入阶段(第2-9个月)
(一)“近邻客厅”银龄议事体系建设(第2-4个月)
1.议事能力培育(1次):活动邀请专家老师为随迁老人赋能,开展“银龄议事工作坊”,培训内容包括“近邻客厅”议事规则、提案撰写、协商技巧,重点培育15名“银龄议事员”,模拟议事演练。
2.常态化议事机制(6次):在社区“近邻客厅”设立“银龄议事日”,聚焦社区热门问题,由银龄议事员牵头收集民意、提出方案,推动问题的协商处理。
3.议事成果展示(1次):在常态化议事过程中梳理议事经验,形成“议事-落地-共享”示范案例。
(二)跨代共融与技能转化(第5-9个月)
1.“银龄技能工坊”兴趣小组(6节):根据随迁老人需求,在社区活动室开设兴趣工坊,发挥银铃老人的能力,促进随迁老人的社区参与感。
2.“共享奶奶”志愿服务(8场):招募时间宽裕的随迁老人成立“共享奶奶”志愿者队伍,暑假期间帮助双职工家庭提供儿童代管服务。
3.“银龄益行·积分回响”(2次):针对银龄志愿者参与公益活动情况设立志愿积分,每半年开展志愿者积分反馈活动。
三、治理实践阶段(第10-11个月)
(一)“银龄提案大赛”(1次):社区随迁老人提交2-3件治理提案,经本社区“近邻客厅”协商议事平台初审、社区公告等环节,选取优秀社区治理提案。
(二)“银龄巡逻先锋”行动(1次):组建社区巡逻队进行巡查行动,发现问题实时上报,联动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小区物业等多元主体响应处理。
四、总结推广阶段(第12个月)
(一)成效评估: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评估老人能力提升情况及项目对社区治理的影响;邀请专家老师召开项目结项会,总结经验。
(二)成果转化:制作案例集,进行推广;建立“银龄骨干人才库”,为后续项目储备核心力量。
(五)项目管理及风险评估
项目管理方面,由北京市通州区益帆社会工作事务所专业团队负责,合理安排团队人员,确保项目高效落地。风险评估方面,主要关注参与度、社区配合、专业性能力等内容,提前进行精准需求调研,于社区建立良好的沟通,设立督导全程介入,开展专项培训,建立“服务-反馈-优化”闭环机制。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1.项目负责人:杜娟娟,全面统筹项目实施,对接马驹桥镇社会办及实施社区,把控项目进度与质量,协调各方资源。
2.项目督导:李晨,定期开展专业督导,指导项目评估与方法优化,确保服务符合社会工作伦理。
3.项目执行:陈雪皎,对接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活动(如邻里节、环境治理行动),培育社区志愿者团队。
4.项目财务:王婷,负责掌握项目财务支出,项目采购物资报销等。
项目年度预算
序号 科目 金额(元) 备注
1 劳务费 48000 活动人员:300元/人/天*28场*4人=33600元;活动准备、方案撰写、后期材料整理、梳理总结人员:300元/人/天*24天*2人=14400元
2 培训费 3000 专家老师培训费:500元/人/课时*6课时=3000元
3 活动费 38800 活动物资费:(项目共计28场,每场活动所需的物资费)28场*1200元=33600元;活动横幅(10场,有重复场次):10场*100元=1000元;活动交通费(28场活动):28场*150元/场=4200元
4 项目管理费 8980 按照项目活动经费的10%的比例计算
5 税费 987.8 按照项目活动经费和项目管理费共计的1%的比例计算
6 合计 99767.8 /
项目申报
项目展示
晋级项目
